English

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

1999-01-01 来源:光明日报 康绍邦 我有话说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十五大之后我们党的又一纲领性文献。讲话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正确、精辟地总结了20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这一讲话精神,对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光辉道路继续前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刻理解伟大转折的深远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深化我们的理论学习,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就必须把学习理论同了解我们党的历史实践、历史经验结合起来,尤其要深刻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着重理解“伟大转折”的深刻内涵。

这次伟大转折,首先是党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冲破了长期困扰我们的“左”的思想束缚,批评和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重新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会果断作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在新的条件下恢复和发展了八大的正确路线。全会之后,党为“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的大批党政干部、知识分子、民主人士恢复名誉和职务,进而对建国以来党内若干重大事件进行清理,平反冤假错案,调整社会关系,恢复和发扬了正确的组织路线,这一系列的拨乱反正是实现伟大转折的基础性工程。

这次伟大转折,揭开了宏伟壮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序幕。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通过什么途径来发展生产力、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对于这个多年来我们党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没有解决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找到正确答案,即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党领导人民对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改革,同时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开放由此成为伟大转折最鲜明的特征。

这次伟大转折,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新时期的宣言书中提出: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不仅要“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过十三大、十四大到十五大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党已经形成了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崭新道路,这是一条使社会主义中国在本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下世纪中期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正确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确立是伟大转折的重要成果。

这次伟大转折的深远意义归根到底在于形成和发展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的基础上,我们党开始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历程。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实际,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并把这一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伟大转折的主要内涵。

二十年的历史经验是我们极为宝贵的财富

我们党历来注重及时总结经验,注重在实践中充分运用经验。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改革开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干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及时总结在干中学到的经验、在实践中摸索到的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用以指导下一步的实践。邓小平正是由于深刻地总结了从建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30年的经验教训,才能带领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的转折,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果断地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了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优良传统,善于及时总结改革与发展的经验,用以推进伟大事业。在全党隆重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的时候,江泽民同志在回顾20年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基础上,指出:“二十年来,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并结合实践的发展充分运用这些经验,对于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意义。”基于这样的思考,他把20年的历史经验概括为十一个方面。

这些历史经验,是我们伟大事业走向胜利的成功经验。20年的时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瞬间,而我国在这期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创造的经验,是胜利的经验,成功的经验,我们坚持这些经验,就会走向新的胜利,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这些历史经验,是经受住严峻考验的成熟经验。20年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在这场新革命中,党和人民经受了来自国际国内的种种考验,其中,重大的考验有三次。第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们党和人民面临着“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后果和“两个凡是”的严重禁锢,国家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我们党经受住了这场严峻考验,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二次重大考验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发生政治风波,国际上发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前所未有的挫折,西方敌对势力对我施以重压,我们党经受住了这场严峻考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逆风中前进。第三次重大考验是在1997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后,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国内也有种种疑惑,我们党经受住了这场严峻考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成就。正是在这一场场考验中,我们的事业得到发展,我们的经验更加成熟、系统、完整。

总之,这些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财富,而且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振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续推进伟大事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新时期我们党最宝贵的经验。它贯穿于20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20年来我们的每一项成就,都是这条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胜利。江泽民同志指出:“实践是永无止境的,认识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要一以贯之。”今后,我们只有继续坚持这条思想路线,才能不断开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我们在为20年伟大成就而欢欣而自豪的时候,必须看到,前进的路上还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风险,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国际上,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仍然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因素增多。在国内,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改革的难度加大,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显露;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内需不旺,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反腐倡廉任务艰巨。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清醒对待,沉着应对,抓住机遇,趋利避害。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和最重要的国情。改革开放20年取得巨大成就,就是由于我们重新认识国情,克服了超越阶段,急于过渡的错误,坚决纠正了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原则的教条式理解和认识,同时又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制定并执行了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迎接国际新挑战,攻克改革与发展的新难题,仍然需要我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新探索。思想解放不是一劳永逸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必须根据形势、任务的新变化,认真研究,找出符合新实际的新对策。

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党的群众路线与思想路线是完全一致的。毛泽东所说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和邓小平所说的“改革是人民的要求”,都是强调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人民群众最了解实际,最有智慧。对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都是邓小平总结了农民群众的创造并上升为党的重要方针政策的。因此,在克服新困难,解决新问题时,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集中群众的智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维护和实现群众的利益,这是我们的重要经验,也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方面。

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提高我们理论学习的水平,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素质。邓小平理论是充分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是我们观察世界、发展自己的强大思想武器。只要我们不断学习这一理论,把基本理论和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使我们的思想不断获得新解放,就能战胜一切困难,经受住一切风险考验,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胜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